事件

2019.10.17

第四期報道:《Moji no ZINE》8支隊伍完成作品!從8個視角揭示字體的多元魅力

標題: 正文:

Moripass俱樂部的成員們分成八個小組,每個小組四到五人,經過大約三個月的字體Zine製作,舉辦了一場作品展示活動。以下是他們首次向俱樂部外的團體展示Zine的報導。

社團活動最後一天,學到了三項技能

9月29日,學生們靜靜地坐在活動會場,等待著森通社成員的演講。擁有尖端技術的印刷公司「風風」和紙張專業商社「竹尾」的代表也出席了活動,他們曾在2019年為森通社的活動提供支持,熱情地見證著成員們的這一重要時刻。

成員們在禮堂後方等候,在演講開始前略感緊張。這時,麥克風打開,廣播宣布活動將分為三個部分:學生演講、嘉賓演講和聯誼會。活動即將開始。森通俱樂部的顧問橋爪發表了開幕致詞。

Moripass俱樂部由學生成員組成。我們的目標是為那些對創意有興趣的學生提供一些能激發他們對字體敏感度的成果。同時,我們也希望參與其中的學生能夠有所收穫。因此,我們以培養三種技能的方式進行活動:團隊合作能力、實用設計能力和溝通能力。

至今為止,成員們都以團隊的形式反覆塑造和呈現他們所想表達的想法和表達方式,而這次作品發表會正是展現這三種優勢的機會。

展現展現字體多元魅力的作品

八支隊伍的演講展現了即使是同一個主題——字體,字體所展現的魅力也會因傳達魅力的成員不同而呈現多樣化。各隊伍都展示了自己製作的限量100冊的電子雜誌,並向台下聆聽演講的觀眾傳達了過去三個月的成果和感想。

其中一個團隊以字體的製作方法和背後的創作者為中心,編輯了他們的Zine。他們秉持著「細節決定靈魂」的理念,創作了一本以字體元素為主題的Zine。他們提出了自己的創意,例如將開篇漫畫化,並設計了一種將創作者的想法貫穿到每一頁的結構,以便即使不熟悉字體的人也能輕鬆閱讀,觀眾們也都露出了滿意的表情。

另一位團隊編輯了一本聚焦於擅長字體創作者的Zine。他們對一位設計師進行了深入採訪,強調字體作為訊息載體,擁有獨特的魅力,並能吸引讀者的注意。由於字體的魅力會因使用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這本Zine非常重視受訪者的個性。看到成員們紛紛回顧手中的Zine,分享自己欣賞的部分,令人感動。

其他發表還包括探討字型表達方式的電子雜誌,以及追溯字體創作歷史的電子雜誌。發表開始時氣氛有些緊張,但隨著時間推移,現場爆發出陣陣笑聲,氣氛逐漸緩和,團隊成員的個性也逐漸展現出來。發表結束後,各團隊回到座位時,臉上都洋溢著輕鬆的表情,臉上洋溢著滿足感。

透過字體感知創造新的聯繫

發表會的下半場,由曾在第三次社團會議上給予成員們建議的藝術總監海志智也作為嘉賓進行了演講。海志在大學任教,他以講座式的風格,從自己的視角回顧了各組雜誌的魅力,並進行了一場關於字體的設計講座。 Moripass社的成員也加入聽眾的行列,認真記錄海志的教誨。即使在最後一天,成員們也依然保持著「ON」的心態,學習字體創意。

Moripass俱樂部始於2016年,如今已迎來第四期。第四期為會員們提供了與到場觀眾互動的時間。 Moripass會員們與初次見面的人們一起回顧了當天的活動,並利用字體作為結識新朋友的機會。有些會員也邀請了熟人和朋友分享他們在Moripass俱樂部學到的知識,甚至有人表示有興趣加入。

這一幕,展現了成員們在約三個月的活動過程中,將對字體的興趣轉化為高度的感性,並加入了能夠透過對字體的感性與初次相遇的人產生共鳴的創作者的行列。從第二天起,他們就將成為Moripass俱樂部的正式成員。這意味著,成員們將以在俱樂部的經歷作為創作生活的滋養,繼續發揮字體魅力的創造力。

有這群人,顧問們心服口服,成員們紛紛離巢。

藝術總監海石智也參加了第三次Moripass俱樂部的會議,並為會員們提供了建議。在發表會上,他也作為嘉賓,就「Moji no ZINE」以及運用字體的設計發表了演講。

精心設計的流程帶來巨大的成功

如果要給《Moji no ZINE》這個節目打分,會是什麼樣的評價呢?平時在大學任教的開志,這次以大學的姿態來到嘉賓演講現場,開始了演講。

「我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我甚至會說十次!我在大學學習設計過程中的溝通,這個計畫讓我體驗到了進入社會後將要經歷的實際設計過程,我的作品會被許多不同的人看到並完成。

這個計畫成功的另一個因素是森澤與學生們的合作。森澤平常也像小組成員一樣,與學生交流字體知識。但在這個計畫中,學生們接受了直接與其他學生交流的挑戰。

由於各個團隊通常作為訊息接收者的成員對字體的看法有所不同,因此字體創作者森澤和作為使用者的成員對字體的看法也有很大差異,這使得本次節目中關於字體的交流更加有趣。 」

Kaishi 注意到的關於 Zine 吸引力的八件事

從Kaishi的眼中看,每個團隊的zine也都展現出字體的微妙魅力。

「第一支參賽隊伍(這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將一本雜誌分成三部分內容的做法很有意思。從製作普通大學生也能讀懂的漫畫,到邀請字體設計師協助講解使用方法,他們這種旨在促進交流的結構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對字體的熱情始終沒有消退! ! !) 也有著別樣的魅力。字體創作的過程透過桌遊的形式展現出來。這種輸出方式只有學生會員才能表達,而且似乎很適合那些對字體有興趣的新人。

第三隊的ZINE(迷人的角色)可能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服部一成曾在各種媒體上接受採訪,但這篇是我目前為止讀過的所有採訪中最容易理解的。我想即使是最優秀的採訪者和編輯也很難讓他開口說話。

第四隊的ZINE(關於字體和品牌的故事。)也刊登了原研哉的訪談。雖然是一本很長的Zine,但設計精美,充分展現了網點和紙張的白色,甚至還談到了字體開發的幕後花絮,讀起來非常有趣。

下一隊(莫希莫吉) 與項目最初的構想形成了鮮明對比。我認為刻意將基於社群媒體的內容轉移到印刷媒體的想法與時俱進,而且其對細節的關注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在類似智慧型手機螢幕的頁面上,電池電量逐漸減少。

讚美Zine的話語不絕於耳。看得出來,他們真的接受了Zine的魅力。

「第六隊(人物素描)值得稱讚,儘管團隊中沒有任何藝術系學生,卻設計出如此精彩的Zine。他們將自己的創新想法印在淡粉紅色的NT Lasha White Rose紙上,創作出了一本精美的Zine。下一隊(光環)不過,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員們為使用了該字體的四個故事製作了裝訂,而且沒有一個裝訂影響到字體的美感。

最後一隊(字母迷戀)令人驚訝的是,他毫不掩飾自己對字體的興趣已經發展成了一種癖好。內容是從八個不同角度進行的微觀分析,頁面設計充分利用了跳轉率,使其成為一本非常強大的雜誌。

他們都很棒。我想正是因為我們能夠建立共同的視角,而且沒有太多的重疊,我們才能夠創作出一本促進創作者和使用者之間良好溝通的雜誌。

Tomoya Kaishi 的排版基礎

嘉賓演講的下半部以 Kaishi 的作品為例,探討如何運用字體進行設計。 Kaishi 通常喜歡使用簡潔的字體,並且盡量避免過度偏離字體設計者的設計,他似乎有意識地將字體設計的本質分成兩部分。

「字體排印的本質在於‘①什麼樣的文字’和‘②如何排列’。和‘①’一樣,很多人也注重字體的選擇,但只要牢記‘②’,字體排印的可能性就會無限擴大。即使是簡單的字體,只要在形式感的前提下進行簡單的排列,我認為就能創造出類似標誌的設計。」

雖然 Kaishi 有時會在設計中加入一些技巧,讓字體呈現出淡淡的質感,但他對字體的基本理解始終如一。在分享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字體的基本想法後,他回答了觀眾的提問。

Q:第五組製作的雜誌的目標是讓人們對字體產生濃厚的興趣,以至於讀完之後,在城裡看到它時會感到興奮。開士,你有沒有在城裡看到某個字體時,想要去修改它的經驗?

「說實話,我有時確實會因為字母的間距而感到困擾。如果我有超能力,我真想把全世界的招牌上的字母間距都改一下(笑)。雖然即使是專業人士設計的招牌,我有時也會有這種感覺,但其他人的作品也讓我驚嘆不已。像招牌這樣,由普通人用心書寫和創作的文字,真的太神奇

Q:最近有很多關於品牌標誌應該使用襯線還是無襯線的討論。您如何與設計潮流保持距離?

設計當然在擁有特定興趣的人群中很受歡迎,所以我會思考如何逆潮流而行,以及我願意接受多少潮流。這並非為高敏感度受眾設計或為低敏感度受眾設計孰優孰劣的問題,而是我意識到他們的需求各不相同,而設計師不斷磨練自己的敏感度至關重要。

Kaishi的講座以成員們創作的Zine為開端,並以自己的作品為基礎與聽眾們建立起溝通,講座結束後,在場的每個人都對字體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接下來的社交聚會上,整個會場都熱烈地討論了字體,這也證明了這一點。